第1184章 下注-《魏晋干饭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王导没有答应,刘隗也一再上书要严惩王应,抓捕王应时死了不少侍卫呢,那也是有名有姓,有过功劳的人,不能就这么算了。

    但琅琊王要用王导,也要向王敦释放友好的信号,不好再关着他的亲侄子,于是不顾刘隗和王导的劝阻,直接放了王应,并道:王应还小,可能是醉酒时猛然看见带刀侍卫所以害怕,这才产生了误会,所以他决定原谅王应。

    元立听说后,忍不住在自己的私宅中哈哈大笑起来,和薛泓道:“琅琊王这样,凭什么和我们女郎争?”

    该软的时候不软,该硬的时候不硬。

    王敦本来就梗直凶横,王应又是跋扈的人,这个时候关押王应,坚定以法理来惩治他才能震慑住王敦,也让王氏的人知道琅琊王不是可以轻易欺骗侮辱的。

    等把案子查清,可以在王敦有功的时候放过王应,算他给王家人的恩典,到时候王导也不会再反对。

    偏他查都没查,只是王导出面就把王应放了,在王氏眼里,琅琊王和纸糊的狼有什么区别?

    果然,琅琊王一放王应,以王氏为首的门阀豪族纷纷上书严惩刘隗,认为是他有意栽赃王应,不然,他为何要趁着王应醉酒,带侍卫和刀剑去抓捕王应?

    这就是故意引诱王应暴力反抗呀。    刘隗大怒,随即上书请求琅琊王严惩王敦、王廙等一系在外带兵的王氏子弟,理由是,王廙连失五城,作战不力,显然没有能力再镇守武昌郡,应该革职查办。

    没错,就在他们打嘴炮的两天时间里,王廙又丢了一座城,而刘隗也查到了不少这一次战争的信息。

    刘隗还弹劾王敦排除异己,弃用周顗、戴渊等有才华的人,用王廙这样的酒囊饭袋,企图掩饰战事,没有第一时间上报……

    刘隗一副对事不对人的表现,毫不在意自己这一年内也弹劾过周顗和戴渊。

    而他这封弹劾书递上后,的确赢得不少赞誉,琅琊王最赞赏,别的条目先不说,王敦的确在排除异己。

    当年他们刚南渡没多久,王敦的势力还没那么大,琅琊王还是很能说得上话的,他当即让周顗去当武昌郡郡守,最后立个功,把王澄从荆州刺史的位置上挤下来。

    周顗就去了,结果遇上巴蜀流民涌进荆州作乱,王澄打没打过,带着大军跑了,大量乱民在武昌郡作乱,周顗去武昌郡的第三天就丢掉了所有城池。

    周顗出逃时正好遇到王敦想去占荆州其他地盘,王敦就领着大军过来帮忙,将武昌郡重新打下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